慈孝长寿乡,神仙亦乐安
发表时间:2020-11-26      浏览次数:4070
小时候看《西游记》的电视剧,对五庄观镇元大仙的人参果垂涎不已,人闻一闻就能活三百六十岁;吃一颗就能活四万七千年。那时就想,我要是能舔一口就能长命百岁,多美啊!


中国人对于长寿的追求,不只存在于故事和传说,从古至今,无数人都在这个命题上努力实践。从秦始皇炼丹求长生不老,命徐福东渡寻找升仙神药,到现而今人们追求品质生活,长命百岁已不单纯是一个简单的生理现象,背后蕴含着的是东方式的长寿文化。比如松鹤延年的主题传统画;比如年画里额头饱满、笑容仁厚的长寿仙翁;还有为家里高龄老人举办的寿诞宴席,无不是对于长命百岁的美好期望与祝福的体现。


对于国人而言,长命百岁可以是:自身修身养性达到极高境界,仁智双全;五、六代同堂,人丁兴旺;大家族百年传承,积累了相当的财富和较高的社会地位。而平常人家若有百岁老人,则认为是数代人积德行善,仁孝传家的模范。若一地有很多百岁老人,此地必是自然环境优异和传统文脉昌盛之地。


中国长寿之乡是一张含金量极高的金名片,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它由中国老年学学会评审认定,评审标准极其严格。2016年5月10日,中国老年学学会授予仙居县“中国长寿之乡”的称号,仙居成为浙江第五个“中国长寿之乡”,同时也是中国最后一个获此殊荣的城市。


神仙居处 心之所往


一直觉得浙江的地名都十分有韵味和意境,特别是浙南一带。比如温州永嘉、泰顺,比如丽水云和、庆元,还比如此行所到的台州仙居。




仙居的世外桃源


仙居真是简洁、清朗的好名字。嘴里念着,心里就想着,那个地方一定特别美好,要不怎么会让神仙都流连忘返呢?况且当地有著名的5A级风景区神仙居,更是坐实了其自然环境的得天独厚。在这个地方,连呼吸都是养生。吸一口富含着着每立方厘米2.1万个负氧离子的“仙气”,五脏六腑都被洗刷了一遍,通体轻松,身心畅快。


“宜人山色观不尽,入画溪声听有情”。


仙居被评为长寿之乡,与优越的地理环境有着密切关系。山清水秀、四季怡人的居住环境,是此地多百岁老人的“硬条件”。


仙居境内有名山,即是神仙居。在民间传说里,它被叫做“韦羌山”,在历史志书里,它被命名为“天姥山或王姥山”。说到天姥山,自然而然地就会和一首脍炙人口的千古名作联系在一起——《梦游天姥吟留别》。从小信奉道教的李白,在岁近五十的时候写下了这首游仙诗。在梦中描绘的自然盛景,是他厌倦官场后的身心向往与精神寄托。在挥笔写下这篇壮丽史诗般的名作之后,李白将诗赠与杜甫、高适等友人,便邀约越地好友元丹,共赴一场寻找神仙界、天姥山之旅。古人出行舟车不便,到达“高一万八千丈”的天台山下,已是一年之后了,这也是李白此行寻找神仙居的终点。“东联括苍,且云石壁有刊字如科斗,春月樵者闻笳箫之声”。这句记录于南宋台州总志《嘉定赤城志》里的天姥山的位置,是当时李白无法达到的,因为元丹告诉他从天台到括苍,水路不通山路险峻,攀崖越岭两百多里崎岖山路,非体魄强健难以为之。而此时,我们身处神仙居,不得不感叹今人的幸福。云蒸霞蔚、瀑雄水清、千峰林立,在如此气势恢宏的盛景包围中,想不做长寿的老神仙也难啊。


仙居境内有秀水,即是永安溪。永安溪是浙江八大水系之一的灵江-椒江的源头,自西向东横贯仙居盆地,至临海城西三江村与天台始丰溪汇合为灵江,蜿蜒141.3公里。永安溪幽谷溪流、清澈见底、终年不枯,水质达到国家一级饮用水标准。若是恰巧在冬日雪天里来永安溪游走,或许还能碰到罕见的花鳗鲡,这是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濒危物种,由此可见仙居山水环境之好,才能孕育被自然眷顾的“小尤物”。


乐安文脉 慈孝乡风


仙居立县的历史,可追溯到自东晋穆帝永和三年(公元347年),其时名为“乐安”,至五代吴越,宝正五年(公元930年),改名永安。北宋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宋真宗以其“洞天名山屏蔽周卫,而多神仙之宅”,诏改为“仙居”之名,沿用至今,立县已有1600多年。


仙居文脉昌盛,这里有距今7000多年前的下汤文化遗址,国内八大奇文之一的蝌蚪文、华东第一龙型古街——皤滩古镇、宋代理学家朱熹曾送子求学的桐江书院、春秋古越文字等,这里还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沧海桑田”“逢人说项”等成语典故的发生地。




百岁老人的慈孝家训


除此之外,更加值得关注的是仙居的慈孝传承之风,这成为当地多长寿老人的“软条件”。


“仙居山川清淑,代产伟人”“孝子自爱其亲,悌弟自友其兄”“孝烈之风,求之宇内,未可多得”“然既其有实,名必归焉”……以上零碎的文字,见诸于《光绪仙居县志》中“孝友”“烈女志”章节。翻看《光绪仙居县志》,共载有“孝友”人物21人、“贤孝”人物11人、“节烈”人物470余人。加之零散分布于其他章节的诸多孝子,古代仙居慈孝人物可谓灿若繁星、照耀千古,如吴沆纯孝、张文道宽厚、朱煦孝勇、吴荣璧叔侄孝养等。他们的孝行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当时社会的伦理典范,并世代相传,奠定了仙居慈孝文化的历史底蕴。




上横街百岁老人全家福


“耆寿”是乡人对长寿老人的敬称。清高宗乾隆十六年(1751),八十多岁的国学生陈士芳,作为乡里的“耆寿”代表,在杭州受到了南巡的乾隆皇帝的接见,并被赐予了“养老银”。陈士芳是仙居二十三都七里人,其人非常高寿——家中五世同堂,子孙有多人为县庠学学生,时任台州知府的张坦熊曾让县令元程转赠“望高郭越”的匾额,可谓荣耀备至。在陈士芳九十六年的生命旅迹中,受到皇帝接见的那次被载入了史册。在《光绪仙居县志》的记录中,类似的人还有很多。耆寿者往往会受到官方在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奖赏。他们虽然没能得到陈士芳那样受到皇帝接见的殊荣,但有许多都曾被县令或郡守赠以“寿考期颐”“累世寿祺”“升平人瑞”“百龄并锡”“盛世休征”“畴图衍庆”等匾额,也有由县令向朝廷请旨建长寿牌坊。


旧时,仙居民间若哪户人家家中有耆寿者,那也是非常值得庆贺的事情。人们对于长寿老人的寿诞也颇为重视,他们一般会选择“中寿”(八十)、上寿(九十)时,为老人举行盛大的做寿活动。届时,亲朋好友和家人一般都会赠送“寿桃”“长寿挂面”和祝寿的联幛给老人祝寿。而且这一慈孝传统延续至今,在仙居的一些长寿村还能见到。


家风传承 怡然长寿




上横街村


在仙居的白塔镇有两个长寿村,分别是上横街村和永安村。上横街村的历史已有两百年,在2017年被评为长寿村,永安村在2013年被评为长寿村。上横街村现有人口820人,80岁以上老人有27位,现年91岁的王钦宽是村子里的高寿老人。在去看望这位老人家的路上,村里干净整洁的环境和花草繁盛的景象成为我们眼睛里岁月静好的如诗画面,清脆的鸟鸣是天然的乐章。村里的文书陪同我们边走边聊。他说上横街村的邻里关系非常和睦,村民都很勤快,几乎没有待在家里不做事的。壮年的会出去打工,留在家里的妇女除了照顾好老人和孩子,还会利于空余时间做一些来件加工的活儿。路边的墙面上展示了村子里孝悌仁爱的模范家庭。每年重阳节,村里会邀请60岁以上的老人齐聚文化礼堂庆祝节日,民政和卫生系统还会定期来村子为老人家体检、理发,发放被子等慰问品,组织文艺演出。这些都让我们更加感受到当地浓厚的慈孝文化,敬老爱老成为代代相传的家风。




王钦宽老人


王钦宽老人的家是个敞开式小院,一间独立小房盖在院中。老人坐在门口晒太阳,旁边的小木凳上摆着一台可视的收音机,正在播放越剧。文书介绍,老人家3个儿子1个女儿,除了外出打工的2个儿子,留在村里的一儿一女可以就近照顾老人。老人现在的身体还不错,没有基础疾病,能自己料理生活,做饭、洗衣服,视力和听力都还行。他每餐饭后都去散步,饮食不挑剔,荤素都吃,最喜欢听越剧。我们在院子里给老人家拍了照片,他笑得很自然,在照片中都能看到眼神里有光。


新农村建设让村子面貌一新。我们在村里看到一个有趣的木牌,上书:八戒住那儿。初看有点懵,文书解释是人畜分离,恍如大悟。曾经的住户格局是把家禽和家畜安排在后院,不卫生,气味严重。现在做了人畜分离,居住环境更加舒适,也吸引了很多游客来到当地,住宿游玩几日,带动了农家乐的发展。听说做得好的农家乐,一年收入有30万呢,真是生活无忧。


坐在村子的文化礼堂前面,远眺神仙居,近观景星岩。怀想先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其生活意趣,延续至今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妻柔、长慧幼顺”伦理秩序,长寿成为这方土地美好事物延续和呈现的必然,是时间和自然交相辉映的典范之作。厚德载物,仁爱亲宽,在慈孝仙居的乐土上,神仙也是动了凡心,愿常驻于此呀。

上一篇:医者仁心,善者必寿:记百岁老人陆琦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