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学基础知识
发表时间:2021-01-25      浏览次数:4172

一、基本概念

中医养生学是中医学的学科分支,它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中医的养生保健思想和原则,运用中医的方法手段,实现预防疾病、保障和促进人体健康的一门学科。

二、基础理论

(一)阴阳学说

1、阴阳的概念

阴阳是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内经》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治病必求于本。"

“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

凡类似“火”性的,均属于阳的范畴。

凡类似“水”性的,均属于阴的范畴。

事物的阴阳属性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2、阴阳的属性

阳、阴

3、阴阳的主要内容

对立制约

互根互用

消长平衡

相互转化

阴阳交感

(二)五行学说

1、概念: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2、五行间的关系

1)相生:指五行间相互资生的关系。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2)相克:指五行间相互制约、相互克制的关系。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相生和相克是五行间正常的关系。

3、五行的特性

木曰曲直:引申为生长、生发、舒畅、条达、能屈能伸

火曰炎上:引申为温热、向上、热烈、升腾

土曰稼穑:引申为承载、受纳、化生

金曰从革:引申为沉降、清肃、清洁、收敛

水曰润下:引申为滋润、寒凉、下行、闭藏。

4、事物的五行归属(自然)

五行 五季 五方 五气 五色 五音 五味

木 春 东 风 青 角 酸

火 夏 南 暑 赤 徵 苦

土 长夏 中 湿 黄 宫 甘

金 秋 西 燥 白 商 辛

水 冬 北 寒 黑 羽 咸。

(三)藏象学说

1、概念:即人体内在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表现于外的征象。

2、脏腑的分类

五脏--心、肺、脾、肝、肾

六腑--小 大 胃 胆 膀 三

肠 肠 胱 焦

奇恒之府--胆、髓、骨、脉、脑、女子胞。

3、脏腑的特点

五脏:化生和贮藏精、气血、津液。

“藏精气而不泻”

六腑:受纳和腐熟水谷化物。

传化和排泄糟粕。

“传化物而不藏”。

4、五脏的生理功能

1)心:主血脉、主藏神

2)肺:主气司呼吸、肺朝百脉、主宣发肃降、主通调水道

3)脾: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

4)肝:主疏泄、主藏血

5)肾:主藏精、主纳气。

(四)气血精津学说

1、气的的分类

元气、宗气、营气、卫气、脏腑之气、经络之气

2、气的作用

推动、温煦、固摄、防御、气化、营养

3、血的作用

营养、滋润

4、精的分类和作用

先天之精:维持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作用

后天之精:维持脏腑正常生理功能

5、津液的作用

体内一切正常的水液有滋养、濡润的作用.

(五)经络学说

1、概念

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的通道,

分为经脉和络脉。

(六)病因学说

1、概念

是指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又称致病因素。

2、病因的分类

外感病因 :六淫、疠气

内伤病因:七情、过劳、过逸、饮食失宜

病理产物形成的病因(原因结果的转化):痰饮、瘀血、结石

其他病因:如外伤、寄生虫、药邪、医过、先天因素。

3、六淫概念

六淫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

4、六淫致病特点:

外感性:肌表、口鼻而入 表证

季节性:春多风、夏多暑、长夏多湿、秋多燥、冬多寒

地区性:西北寒燥、东南沿海湿、高温环境火热燥

相兼性:六淫可两者以上相兼侵袭机体致病

转化性:证侯转化。

5、七情概念: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

6、七情与五脏的关系

心在志为喜

肝在志为怒

脾在志为思

肺在志为忧

肾在志为恐。

7、七情致病的表现

怒则气上:肝气上逆、血随气逆并走于上

头胀头痛、面红目赤、呕血昏厥

喜则气缓:心气涣散、神不守舍

精力不集中失神狂乱

惊则气乱:心气紊乱 心悸、惊恐不安

思则气结;脾气郁结 纳呆、脘腹胀满、便溏。

悲则气消:损伤肺气

气短、精神萎靡不振、乏力

忧则气闭:肺气郁滞

闷闷不乐、精神不振、胸闷气短

恐则气下:肾气不固

二便失禁、遗精、昏厥。

上一篇:药茶的注意事项
下一篇:医者仁心,善者必寿:记百岁老人陆琦